這幅唐卡風格鮮明、描繪精細、內容重要、題材少見、品相完好,是一幅十分重要的藏東地區嘎瑪嘎智風格的佳作。根據唐卡背后的藏文題記,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一套六勝二莊嚴唐卡中的一幅,唐卡表現的是陳那和法稱兩位古印度的佛學大師。
▲陳那與法稱菩薩
畫面中陳那和法稱菩薩座于曠野之中的方形寶座之上,頭留短發,身披袈裟,呈比丘形象。陳那菩薩正面而坐,面容秀美、神情恬靜肅穆、慈悲含情,展現其已證得甚深的般若妙智;其軀體勻稱柔軟,身著通肩袈裟,下身著橘黃色僧裙、腰間束帶,衣袍上有金色團花。
雙手于胸前,左手于撐中托經書、右手當胸結說法印。雙足垂于坐榻之下,倚坐而坐。法稱菩薩座于陳那菩薩左前方,面龐修長,五官俊美,側身抬頭,仰望陳那菩薩;其左手支于身后,右手掌心向外,伸于身前,似乎正在與陳那祖師辯論佛法、探討經義。上身著橘黃色袈裟,下身著紅色僧裙。左腿橫盤、友腿曲立,呈自在坐姿。主尊二菩薩頭后有淡淡的、透明的光暈,顯示其已證得非凡法力。華麗的袈裟襯托出二菩薩的莊嚴與尊貴,其身形神情相互呼應,體現出動態之美。
▲普賢菩薩與噶瑪噶舉派上師
身后祥云飄浮、山巖聳峙、芬芳的山花、青翠的綠草點綴其間;天空中普賢菩薩身著漢式長袍、衣袂飄飄、現于云端;菩薩下方,祥云上現噶瑪噶舉派上師坐像;陳那、法稱二菩薩左前方,有一位赤足持杖,身著粉衣、頭包頭巾,印度人裝束的行者,其肩背挎簍,挎簍內裝有、葫蘆和草藥,身后有一只身形肥碩的瑞鹿。二菩薩座前供養陳列各色珍寶,周圍有花草翠竹裝點。
▲印度人裝束的行者
整幅唐卡在構圖、設色、造型、表現手法和背景表現等諸多方面,充分表現了噶瑪噶智畫派風格的鮮明特點,確切來講應該屬于噶瑪噶智風格中的司徒畫派。
在構圖上,二菩薩沒有端居畫面中央,而是稍向右偏。它突破了傳統唐卡的構圖形式,而采取邊角式構圖,突出主要人物,且將其置于自然山水環境之中,其他人物在另一側,具有立體深遠、人景交融的自然美感。色彩上,大量使用了青、綠、黃、紅等多種色彩,強調冷暖色對比,展現出一種清新、亮麗、明快、雅致的獨特視覺效果。
▲陳那與法稱菩薩
人物造型及服飾上,用柔和的線條勾勒自然起伏的衣褶,生動表現出衣服輕薄柔軟的質感;主尊陳那、法稱二菩薩以及天空中的賢菩薩身著漢式著裝,其他人物則表現為印度和西藏的特色,形成了與畫面主體風格的和諧統一。
表現手法上,主要以線條造型,具有內地工筆畫特點。線條流暢、筆法十分豐富;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背景表現上。畫面人物近大遠小,主尊凸顯于畫面前方,使主尊身后的背景有了縱深感。以近景植物和動物作為陪襯,與中遠景遙相呼應,層次分明,有一定的透視關系。近處自然寫實的溫馨和諧之境,營造出田園般的祥和意境,而遠處的天空、湛藍、悠遠。這些背景與形象生動的主尊像完美融合,使畫面產生一種美麗而神奇的藝術效果。